当前位置:在线课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修课程
主题六 让我们有尊严的活着——班主任如何面对学生考试作弊问题
课 程 简 介
培训团队:
尹湘江 南京市金陵中学
吴申全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吴扣群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苏 华 南京市金陵中学
研修学时:
3学时
案 例 分 享
近年来,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屡发生,这一问题困扰着不少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前提下恰当地处理此类事件的确需要教育智慧,那么如何处理?处理不当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呢?
我 的 故 事
失败的教育经历或许更能够促进我们反思,进而成长自我、发展自我。回顾一下,平时您是如何处理学生作弊问题的呢?不妨与身边的伙伴分享一下或者用笔写下曾经令你难以释怀的故事吧!试试看,反思就是一种成长。
困 惑 观 点
- 困惑1
- 困惑2
- 困惑3
- 困惑4
在考试现场,看到一个学生正在做“小动作”,把纸条上的信息往试卷上抄,他太投入了以至于根本就没注意到你发现了他,这时你会怎么做?
观点一 立即采取行动,制止作弊行为。
直接拿走作弊工具包括纸条手机等,允许该生继续在原地考试。考试作为一种衡量、评估、调研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检测手段,制度本身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因此做出此种反应出于以下两种考虑,一是若此次考试不是评价性的考试,而是一种侦测性的考试,为了可以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不足,让他继续参加考试才能让他的任课老师知道他的突破点在哪里,才能发现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等考试结束之后再做处理;二是若此次考试是评价性的筛选考试,那么为了进行选拔,必须保证选拔的公平性,必须制止作弊。
观点二 因人因时采取不同措施,不直接干扰。
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首先了解是什么样的学生在作弊,如果这个学生是偶然一次作弊,又比较紧张的话,你就要稍微保护他点;如果是调皮“惯犯”,就要给他当头一棒,以警告他人。这是因为对于一个偶然作弊一次的学生来说,你处理不当就有可能会伤害他,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如考试焦虑症、考试惧怕症等等,所以这时你可以悄悄提醒他,或者也可以给他个纸条“课后找我”,这样不仅能够起到警醒作用,而且保护了他的自尊。
根据考试性质和场所来判断,是年级的期中、期末考试,还是正规的考试如中考、高考等,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就会悄悄的走过去,不惊动其他考生,到位直接没收纸条,一句话不讲,也不发出任何声响,直接走过去,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事后再处理。若是第二种形式,走过去敲敲桌子或者制造声响,做各种暗示动作,从而制止作弊。
还可以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来做出决策。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还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观念,认为自己不会做题了看一眼别人的,很正常,也就是说没有作弊的概念。然后慢慢的大了,经过老师教育,知道了以前看别人的试卷是作弊行为,是不对的。应根据这种心理特点,小心呵护孩子纯真的天性,维护孩子心中的尊严,因此可以采取制造声音,引起他的注意,令其自觉终止作弊行为,并在整个考试过程给予关注,不会再给他作弊机会。
处理学生作弊问题需要教育智慧和技巧艺术,处理的不当可能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和心理健康,那么作为班主任,在处理时需遵从哪些教育原则呢?
观点一 就事论事,不宜泛化。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这样一种惯性,即事情发生以后都要刨根问底,抓思想的源头,但是批评教育在心理学上有个原则就是就事论事,不能因学生一次作弊行为,就否定学生先前取得的成就,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就是对学生成长的一种伤害。比如一个学生打破了班里的暖水瓶,就事论事的老师会对那个学生说“没关系,以后小心点就可以了”,但是不会就事论事的老师则会对那个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手笨脚的,总是这样子”,这样就给这个学生定性了。所以,老师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应针对当下情况,了解情况后再做结论。
尤其是对于一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生,老师对他所犯的错误肯定会很激动,不允许他犯错误,因为学生在他心中太完美了,就像一个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犯了错,老师可能就不能理智的相信他说的事实,也就影响了老师就事论事的判断能力。
观点二 及时沟通,善于倾听,多多宽容。
教育原则启示我们要抓住最佳教育时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作弊后,班主任要第一时间联系对方,与其沟通,了解情况,及时教育。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表明,某种错误行为得不到及时惩罚就会被强化,乃至形成某种不良行为习惯。一旦学生发现自己“走捷径”的行为没有受到惩罚,就会强化他的作弊行为,因此,班主任应抓住教育时机,及时沟通。同时,班主任还要学会倾听,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多一些倾听,就多一份理解,加深一些感情。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呢,作弊也属正常犯错现象,要给学生改过的机会。有人说过,生气就像在木桩上钉个钉子,钉子拔出来了,可是洞还在木桩上,为犯错的学生生气是不理智的表现,也是不成熟的表现。善待学生、宽容学生就是善待生命。
观点三 狠狠举起鞭子,轻轻地落下。
因为作弊不仅关乎知识水平问题,而且涉及到个人诚信的基本品质问题,因此,处理此类事情应先将鞭子举起来,打的时候轻轻的打,也就是严慈相济。运用严肃的表情、沉重的语气教育作弊学生,让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承认错误,并立志改正后,就可以再“揉一揉”,给学生个温柔的台阶,这样他就会更加感激与敬佩你了。对于中学生来讲,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忏悔,但是不需要把他所有的不对都告诉他,要让学生自己进行一些思考和反思。
在教育实践中,学生作弊现象很普遍,不过普遍并不意味着理所当然,也并不能成为班主任不去进行教育的理由。教育者,你是如何看待学生的作弊行为?
观点一 考试作弊属于不诚信的表现,是一种道德问题,也是市场经济不成熟带来的一个弊端,同时也是对教育制度消极抵抗的一个产物。
学校是个缩型社会,学校教育中的作弊问题也是社会发展问题的缩影。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为我国的经济快速提供了开放性、灵活性的空间和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也浮出水面,其中市场经济对国民道德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诟病。由于市场经济的重利性和复杂性,人们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出现了许多投机取巧,唯利是图,造假作弊的不诚信甚至违法行为。学校不是一个真空的环境,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作弊是不诚信的道德问题,是对市场经济不成熟带来的一个弊端。
考试作弊并不是重大原则问题,而是一个道德问题。对于僵化的教育制度来说,考试作弊还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只要有考试,只要用考试来评价学生,那么作弊就会存在。现有的教育制度是以考试成绩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而考试的目的主要为了筛选和选拔学生而不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作弊取得的成绩保证了不被淘汰,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作弊就是对教育制度消极抵抗的一个产物。
观点二 作弊与道德之间没有必然联系,仅仅是一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中小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提出禁止作弊的行为要求,如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十八条: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六条:诚实守信,不说谎话,知错就改,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答应别人的事努力做到,做不到时表示歉意。考试不作弊。因此可看出,学生的作弊行为仅仅是有违学校规章制度而已,况且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头脑中根本没有作弊概念,不能随意上升到道德层面,给学生贴上道德品质差的标签,过早的下结论,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
观点三 “作弊”是成人社会建构的概念,是人为地贴标签行为,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绝对问题,因此也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
对于作弊问题的是非判断存在一个怪诞的现象,即人们谈论学生作弊是个严重的问题,而很少有人去讨论成人作弊问题。譬如,成人英语职称考试很多人都作弊,因为平时他英语不会,英语不过关职称又评不了,平时工作就完全用不到英语,那么英语卡住了,怎么办?只能作弊了。甚至很多名人也会作弊。某个天才的舞蹈家,文化课成绩非常不好,但是如果文化课成绩考不过他就进不了国家级一个特别好的舞蹈学校进行大学深造,所以他最后作弊了。那么为什么成人考试也存在作弊现象呢?为了个人利益考虑!那分数也是学生的命根啊,他为什么就不能作弊呢,学生也有自己利益的考虑。但是为什么偏偏要将成人的观念强加到学生身上呢?噢,成人为了个人利益而作弊但又想取得诚信行为,于是就要求孩子完成自己未竟的愿望,多荒唐啊!因此,这不是一个绝对的命题,还包括我们成人的一个意义建构。作弊是可以视情况而定的,就像道德两难里的“偷药问题”,是有条件的,在什么条件下可以作弊,什么条件下不可以作弊。这样的话这个问题成了一个终极的命题,可不可以去讨论,是没有一个绝对标准的答案的。
作弊问题是无法彻底解决的,那怎样通过巧妙的管理艺术有效预防这个问题呢?
观点一 引导学生分析作弊的利弊,通过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从而真正明白考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养成文明良好的习惯。
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考试认知观念:考试仅仅是为自我发展服务的,是对我这段学习情况的一种检测,是师生交流的一种方式(老师借此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做的好的地方通过考试自我鼓励一下,做的不好的地方自我调整一下。深刻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作弊的危害,作弊是对自己的不尊重,是一种自我欺骗的行为,对你自己的发展根本没有什么好处。
我们要教育孩子从小就建立一种是非观,对考试持有一种敬畏感,并且坚定不移,最后就会转化为一种内部品质。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还未形成是非判断的能力,也没有作弊的概念和认知意识,所以老师要很认真地耐心地对他讲考试只是一次次小小的检测,平时做作业可以看别人的,但考试是不允许看别人的。慢慢的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他们就会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观点二 打造文明诚信的班级文化,以集体的荣誉感感召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种软约束力,它在学生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集体意志变成个人自觉行动的内驱力。教育学理论中有一条原则就是以集体力量教育个人,那么打造文明诚信的班级文化,以集体的荣誉感去影响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观点三 明确老师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营造高尚的考场氛围,严格管理,不给作弊机会。
首先明确老师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依凭学生对教师的威信和敬重肯定也会影响学生的作弊态度。老师在考场中的态度对学生起的作用很重要,老师需要给学生营造一种高尚而又神圣的考试氛围,如在考场里写上一句可以融入学生心灵的激励语,效果也会很好。然后老师坐在那里,用眼神一直盯着学生们,不让任何学生用任何形式作弊,学生没有机会作弊,时间长了,他也就养成习惯了,就不作弊了。因此,老师要严格管理,建立一种严格的关心氛围,从而形成杜绝作弊的良好风气。防止作弊是防微杜渐,预防在先,而不是亡羊补牢。考试作弊有很多原因,但并不能因为作弊原因很多而不去进行教育,因为毕竟学校不同于社会,面对的都是未成年人,老师都应该把正面的东西说给学生听,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美,也督促大家共同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
但是要想真正起到作用还得几个前提条件,一方面,老师正确看待学生的成绩,仅仅是一种评价手段而已,学生的能力是无限的和多元的,不能搞成绩至上论。另一方面,老师的教育工作需要家长的配合,及时与家长沟通,例如在考完后第一时间告知家长 “虽然你的孩子考的很差,但是是他自己真实考出来的”,这样慢慢影响家长对待成绩的态度。只有老师和家长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了,学生才不会由于内心的压力而去不择手段的作弊。
观点四 运用博弈理论,将考试与学生个人利益挂钩,不失为一剂良方。
考试之后,可以根据考试成绩排名次,让大家之间有个利益博弈,这样大家就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了,因为你帮了别人就等于损害了自己的利益。博弈是非常好的一种管理方式,现在中国教育中没有博弈概念,认为作弊大家都获益,其实如果改变这种观念,将作弊变成大家都是受害者,那么就没人作弊了。
方 法 探 讨
作弊事件后的思考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发现,大家其实都在关注同一个问题,即如何应对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学生考试作弊,是学生学习上的一种不良行为,这不仅会助长部分学生投机取巧的心理,腐蚀他们的思想品德,妨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会败坏学风、考风,不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那么班主任如何处理和预防这一普遍教育现象呢?
实 践 探 索
问 题 思 考
1. 回顾一下,平时您是如何处理学生作弊问题的呢?请结合自身实践分享一下曾经令你难以释怀的故事吧!
2. 作弊问题是无法彻底解决的,您是怎样通过巧妙的管理艺术有效预防这个问题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