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在线课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修课程
主题十三 关注青春期同伴交往
课 程 简 介
培训团队:
王 燕 南京市莫愁中等专业学校
吴 虹 (原)南京市行知实验中学校长
商艳青 南京市金陵中学龙湖分校
研修学时:
3学时
案 例 分 享
我 的 故 事
青春期的友谊是真挚的,但又是脆弱的,所以学生们常会因为交往中的矛盾而感到痛苦、迷茫,你们班也有这样的情况吗?不妨将它写下来吧。
困 惑 观 点
- 困惑1
- 困惑2
学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矛盾便会感到困惑,甚至会影响到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你认为案例中老师的做法有哪些可取之处?
观点一 对学生的困惑表示理解并自我表露,从而使得学生更易接受老师的引导。
当老师看到小雪周记中表现出的困惑时,开始紧贴着小雪愤愤然的情绪,做了较好的共情,后面老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自我表露技术:讲述自己大学时代发生的事件,公开自己类似的经验与小雪分享,协助她对自己的想法与行为后果进行深入地了解,在分析与讨论中促进小雪自我思考,从中得到积极的启示。整个交流过程轻松顺畅,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试想,如果老师一开始便对学生进行批评,进行严厉地说教,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
观点二 不偏不倚,全面地看待问题,公平地处理矛盾。
这位老师在行动之前对问题作了全面的思考,并把学生个体的问题与整个班级的管理做了联系,体现了很好的全局意识。谈话之前通盘考虑,也体现了谋定而后动的原则。谈话过程中,该老师能够认真的倾听,帮助学生宣泄不良的情绪,对学生间的矛盾未做主观的判断,而是通过自己经历的故事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自己做出判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矛盾时,该老师也没有任何的偏向,做到价值中立,能够公平地处理矛盾。
观点三 因材施教,对待两位当事人分别采取不同的沟通教育方式。
这位用不同的方式分别找两位孩子的谈心,对所谓的“被害者”小雪,教师先让其宣泄,然后放低身段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再晓之以理,这样很能让孩子产生“共鸣”从而容易接受老师的观点。而对于事件的“始作俑者”小馨,教师没有点破事情,只是含蓄的引导,这既考虑到小馨班长的身份,我想更是对小馨自尊心的一种保护。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为后来事情的解决奠定了基础,这位老师也用自己的行为诠释了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善良人”。
观点四 班主任应引领孩子“自悟”,而非作为“过来人”进行说教
青春期学生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自我成长和发展,包括生理上的快速发展和心理上的逐步发展。而“逐步”发展的深层意思是:青春期交往过程中发生的任何问题都是正常的,当女学生说出了自己的矛盾时,教师应先冷静观察,深入思考,有意识的择机或设置情境,在真实的体验中引领青春期的孩子成长“自悟”出正确的道理,而不是作为“过来人”,先主观判断事情的种种可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给与说教和指导。
观点五 引领的过程应排除自身的感情色彩。
案例中老师自身上大学时的例子并不妥当,这件事情的描述是带了老师自身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孩子不一定能有同感。类似“狗咬了一口”的话语,不适合与学生进行交流,对于青春期言辞表达不当的孩子可能会造成反面的影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量排除感情色彩的就事论事,即两位女孩子出现的问题应该是认知失真,这似乎与“善良”没有非常直接的联系,整件事情充满了感性的老师自身的主观情绪色彩,没有看到孩子的自身探索,发现成长。
观点六 “有缝才补”,让学生自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
基本赞同老师针对小雪的做法,,但是后面找了小馨谈话的做法可以省略。心理学中有个原则叫“有缝才补”,本案例中是小雪在周记中倾诉了她的烦恼而不是小馨,我们专注于解决小雪的问题即可。学生中的问题很多是发展性的问题,很多是不需要通过家长和老师帮助、协助他们解决,而是在成长过程中自行解决的,我们也要为学生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适宜的空间。
如果你是案例中的班主任,你又会怎么做呢?
观点一 深入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找出矛盾的核心。
如果我是这个班的班主任,我会选择合适的时机,深入的了解这两个孩子。每一个冲突发生背后都有其深刻而坚定的理由,做班主任不仅要能宏观把握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更要细致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具体成长的小环境,以及她们情感世界中曾经走过的心路历程,方可察微知著,抓住问题的本质与要害,寻找并辨析造成她们矛盾问题的核心理念。现在我猜测可能是两个人看待某件事情上角度完全不同,而自己并未从别人的角度去想。
观点二 引导学生自我辩驳,自我矫正不合理的认知。
如果我是这个班主任,我会用爱走在了解情况的过程中,不宜表达带有个人情绪色彩的观点,而应认真倾听,表示理解,引导孩子自我发现、自我辩驳、自我矫正不合理的认知与信念。比如小雪的认知失真表现(“再也不和她说什么了!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属于非此即彼,仓促做结论,情绪推理的错误思维方式,帮助小雪将自己的这些无意识认知失真意识化,就是让小雪自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思维。
观点三 专注于解决小雪的问题,而暂时不会去触及小馨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所倡导的“来访者中心”理论认为我们有了解自己问题的能力,也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因此,作为咨询者必须注重来访者自身的建设性以及健康的一面。把来访者所直接面临的现实场面作为咨询的重点,重视来访者对自身的感觉。基于这个理论,应该和该生做一次沟通,由小雪充当来访者的角色,教师来扮演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可以用心理咨询中的一些提问技术,如“你不知道怎么和xx相处,这让你和苦恼,是这样的吗?”(内容反馈,情感反馈技术),“你能和老师具体说说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具体化技术,应用心理咨询中的具体化技术,主要是引导学生倾诉,教师做一个倾听者,此安排让学生的情感有一个宣泄)“你遇到的这些问题是很多人,尤其是你这么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般化技术,告诉她很多人在成长中都会遭遇类似的困惑,让她感觉到她这个问题是其他人也会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特例,引导其把问题定位在一个正常的范畴内)“你能通过周记的形式把自己的想法与老师沟通,说明你是很想解决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吗?”(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对其行为做正向关注,积极肯定)“如果发生个奇迹,你们又和之前一样彼此是对方很好的朋友。现在你打算为此做出怎样的改变?(相信来访者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资源)
观点四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化解个体冲突,引导全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学生之间出现各种冲突是班级管理中最常见的情况,案例中小雪与小馨之间的冲突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普遍情况。因此如果我是这位班主任,可能会就此类问题开设一个主题班会,并任命小馨和小雪为主题班会的主要负责人。(案例中小馨和小雪都是班委,有班主任参与的这次合作会有利于冲突的化解。)主题班会会主要设计以下一些环节:如1.用小品的形式情景再现学生之间的一些典型冲突,包括这两孩子的冲突,然后抛出话题“现在的我们怎么了?”在学生的思考与碰撞后班主任从理性的角度告诉孩子们独生子女的特点以及青春期所谓一些典型特征(尽量阐述的简单、通俗)。2.让孩子们写写自己在本班最讨厌的那个人的十大优点,在此基础上告诉孩子们与人相处的一些方法。比如“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等等。3.情绪渲染到一定程度之后,让孩子们互相向本班中自己最认为应该道歉的那个人说声“对不起”(如果孩子们不好意思,班主任先来)……这样的班会不仅仅可以化解个体的冲突,更对集体有着教育意义。
方 法 探 讨
班主任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
实 践 探 索
问 题 思 考
1.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你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矛盾的?
2. 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人际交往辅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