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教学实例的学习,掌握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多种方法。
2. 在习作教学中,能够指导学生修改作文。
3 课时
-
何如,长沙市麓谷中心小学副校长,湖南省小学语文名师网络工作室首席名师,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长沙市优秀语文教师,长沙市“雷锋式学习标兵”。
-
唐富春,原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师: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张成文同学编写的哑剧故事《捡钱包》。掌声欢迎他到前面来为大家读读他的文章。
(张成文同学走到讲台前,声情并茂地朗读自己的作文,其他同学静静地听。)
师:下面请大家谈一谈对张成文同学这篇作文的看法。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人举手。)
师:这么好的作文,你们难道连一个优点也没有发现吗?
(见老师有点儿生气了,陆续有4位同学举起了手。教师指名回答。)
生1:张成文写的语句很通顺。
生2:他写出了捡钱包的经过。
生3:捡钱包的动作描写得很生动。
生4:描写捡钱包时的神态用词很恰当。
师:能不能说得具体些?比如,“捡钱包的动作描写得很生动”,具体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描写捡钱包时的神态用词很恰当”,你能具体说出哪些词语用得恰当吗?
(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过了好一会儿也没人举手。老师不耐烦了,干脆自己作具体评述。)
教师没有给学生思考习作的时间。教师在讲评习作时,让典型引路,树立榜样,这个想法是对的。但是,学生念完自己的文章后,要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就应该给学生回顾、思考文章的时间。马上让学生作答,这显然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比如,让学生再念一遍文章,将文章投影出来,教师范说引路,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眼看、脑想、嘴说”,学生就不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无话可说了。
教师在讲评的过程中显得过于急躁。学生答不出教师预设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教师应该换个角度、变换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应该一而再、再而三地生气,最后干脆自己包办代替,剥夺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权利。这样,对学生批改习作的能力提高没有任何帮助。
备课必须“备学生”。学生没有举手时,老师两次“生气”,让人觉得老师对课堂把握的无能。要教好学生,老师首先应该对所有提出的问题有足够的预估。没有“备学生”的课永远不会成功。
老师课前的物质准备应该充分。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根据条件做好教学的物质准备,有实物投影仪的应调试好待用。也可将需要的文章打印人手一份,还可以做到课件中展示出来。不要让学生仅仅停留在听的层面上,这样只能留下一个大概印象,不利于学生品词、品句。
讲评引导不是空中楼阁。王老师说得很对。“能不能说得具体些?比如,‘捡钱包的动作描写得很生动’,具体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描写捡钱包时的神态用词很恰当’,你能具体说出哪些词语用得恰当吗?”这段话看似老师在非常具体地启发学生,但是,由于学生只听了一遍朗读,对文章没有什么很深的印象,因此,也无从说起。
建立“安全”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深度思考的保证。老师的生气,是一种课堂“情绪暴力”,它会造成课堂气氛的“不安全”,有个别学生想说同学习作的优点,但是怕说错或说不全,被老师责怪,吓得不敢举手了,有的紧张得也没有思维了。
习作讲评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修改写作。老师心中应该明白,习作讲评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领会如何修改写作,老师不能唱独角戏。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文章不厌百回改。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修改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呢?
文章不厌百回改,精雕细琢美文来。作为教师,只有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才能提升学生习作的水平,达到习作教学的真正目的。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教师讲;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须做到这两点,乃教学之成功。”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如何写好作文,而且要重视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要求:“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些要求体现出学段不同,对学生修改作文的要求也不同,小学生自改作文是从修改词语、句子开始的,修改的要求随年级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老师们都知道,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非一日之功,学生自主修改习作的好习惯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因此学生修改作文的练习要贯穿在整个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主动修改作文,使他们养成自觉修改的好习惯,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2011版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明确指出: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修改写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言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无论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还是老一辈教育家的理念,都把“学生修改习作”放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可见,这是当前写作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这也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好体现。 (具体内容详见《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 小学语文》,余宪、龚明斌等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78页) |
|
1.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推荐理由:该书是一线语文教师进行习作讲评值得拜读的典范,是孩子们学习修改作文的最好指导,是家长指导孩子修改习作的向导。书中非常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管老师的高效习作讲评课堂,体现了管老师淡化“作前指导”,重视“作后讲评”“先写后教”“以写定教”的教学思想。他的课堂随性又严谨,灵活又深入,讲评非常到位。比如,有的同学写人物时,不让他开口说话,管老师为了让“哑巴”说话,对学生进行了“真正的训练”,管老师先欣赏写得好的对话,接着出示病例进行指导,再让同学欣赏一个修改成功的语段,最后让大家练习“让人物开口说话”。
2. 《开放式写作教学》,张云鹰,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推荐理由:该书不仅给我们展现了“开放式”的理念精髓,还有具体的操作方式,让学生真正不畏习作,喜欢习作。对教师的习作指导课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书中还有一个专门的章节《开放的评价》,操作性非常强,评价的流程和教学示例对教师们如何引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很有启发。
1. 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修改时,你是否尝试过多元的修改方式?你是如何操作的?
2. 学完“三分作文七分改”这一研修资源后,你知道引导学生修改习作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了吗?你还有哪些更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