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学生的错误?

  • 课程介绍
  • 问题聚焦
  • 讨论交流
  • 案例示范
  • 专家点拨
  • 拓展学习
学习目标

1. 通过实际案例教学,寻找学生“错误”根源、重新审视其知识构建中的缺失的教学策略。

2. 分析学生犯错的原因,总结帮助学生走出错误的有效方法。

课时建议

3 课时

专家简介
  • 胡超华

    胡超华,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中信小学教研主任,湖南省十一五规划课题“优秀实验教师”、长沙市优秀数学教师,全国录像课二等奖获得者、天心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天心区教科中心数学新青班导师。

  • 孙海燕

    孙海燕,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人教社教材培训专家。先后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中央电教馆等聘为项目专家。多篇论文、教学设计获北京市一等奖。

案例一:屡屡出错

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教师让学生列竖式计算“1.2×0.8”,汇报时一名学生认为应该这样计算:

教师问:“他做得对吗?谁来纠正”?一名学生上来进行判断并说出错误的理由:“我们知道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此题中的因数一共有两位小数,积应该有两位小数,而9.6只有一位小数,所以错了。”教师表扬了这名学生,气恼地在“9.6”后面画了大大的一个“×”。紧接着出了几道小数乘法练习题,在练习中又有学生出现类似错误,教师还是用上面的方法纠正了学生的错误。

(此案例由谢芳芝老师提供。)

案例二:“是对还是错”?

在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时,教师出题:学校图书室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室有多少册图书?有几位学生这样计算:

1400×(1+12%)

=1+12%

=112%×1400

=1568(册)

教师问:“是对还是错?”大部分学生认为对。

(此案例由谢芳芝老师提供。)

以上是课堂上常见的学生练习错误。案例1是简单的计算错误,在教师心目中,学生连小数点都数不清,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不应该,于是在错题上画上一个“×”,以表示自己的不满情绪。然而当能力强的学生帮助纠错后,在练习中又有学生出现同样的错误,这究竟是为什么?案例2中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计算结果正确,遗憾的是书写步骤错误。学生这样书写究竟源于怎样的思路?教师仅仅让学生判断对错就能帮助学生改正这类错误吗?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学生各式各样的学习错误,这些错误普遍让教师焦虑和困惑:学生为什么会出错?又为什么屡教屡错?学生的错误反映了什么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解决这些困惑一定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加有效。

针对以上困惑,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部分数学教师进行了专题研讨。

教师沙龙

◎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意外错误,许多教师都会比较紧张,一时不知所措。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会尽量防错、避错,一旦出错,会习惯性地采取直接纠错的方法。我们期望通过集体订正,学生能快速、理性接受正确的方法,教学程序也能正常进行。

◎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能焦虑。我们不能简单地直接下结论,而是要探寻学生“错误”的根源,重新审视学生知识构建中的缺失。只有读懂了错误,准确分析出错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案例中小数乘法的计算错误,教师没有从根本上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进行有效地教学跟进,以致练习中又有学生出错。

◎错误可以反馈学生的学习基础与认知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既可能产生正迁移,也可能产生负迁移,诱导学生做出错误的解答。正如案例中学生是将加减法竖式计算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的法则迁移到乘法中来了。如果教师给错误的学生陈述思路的机会,便可能从中了解学生出错的原因,分析学生的缺陷,才有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经验的可能。

◎学生的错误实质上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因为其中暴露了学生的认知缺陷和知识经验的不足。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分析其犯错的原因,及时点化,学生就能从错误中走出来。

实践一:探寻学生“错误”的根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活动说明:学生受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负迁移”,想当然地以为平行四边形也是长乘宽。为了避免这种错误产生,深刻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给学生陈述自己思路的机会,让学生的真实思维浮出水面,特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点击查看点评

实践二:旧知引新知,矛盾中见真知——《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片段

活动说明:对于同分母分数加法,部分学生在没有理解分数含义的情况下,往往会犯下分子相加,分母也相加的错误。通过本课探究讨论和辨析,让学生理解同分母分数相加,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点击查看点评

专家一:胡超华

使用错误资源,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但如何利用错误资源则靠教师的教育智慧。读懂学生的错误是利用错误资源的前提,而沟通交流是解除“错误”的有效途径。

 

 

 

许多教师已经开始重视和研究“错误”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毫无疑问,读懂学生的错误是提高后续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对学生个体来讲,每一个错误都值得重视,值得教师针对性的纠错指导;而对于集体教学来讲,则应该防止走入“凡是错误都要作为教学资源大大利用一番”的误区。教师应善于捕捉学生错误中的典型信息,敏锐分析错误问题的根源,筛选有放大价值的错误开展有效地辨析与讨论。

专家二:孙海燕

以往,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一些错误,耽误教学的进程,老师有时会采取“围追堵截”的方式,把学生领入安全地带。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一点,那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往往可以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读懂错误,抓住错误的根源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新课题。

我们该如何读懂学生的错误,从而更好地利用错误呢?给老师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难免的。错皆有因,学生的很多错误往往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寻找必然性,就会发现学生思维的障碍,帮助他们从错到对。寻找合理性,就会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帮助他们从浅知到深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教学价值,要深入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扩展阅读

错误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相伴产物,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错误不是洪水猛兽,相反,它是一种被忽视又亟待开发的宝贵教学资源。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看到错误出现的必然性,看到学生错误中宝贵的教育价值,才能让学生有出错的机会,有认识错误和纠正错误的心理体验。反之,教师排斥学生的错误,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压力。

(具体内容详见《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 小学数学》,周锡华等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32页)




 

图书推荐

1. 《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华应龙,《江苏教育研究》,2008(20)

推荐理由:本文指出教师和学生要有正确的差错观 ,要给学生出错的机会,差错资源化必须遵循目的性、激励性、主动性、有效性原则。本文立足于教学实践,解决了困扰一线教师的一些共性问题。

 

2. 《基于学生错误的研究》

推荐理由:这是一段视频讲座,演讲者是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郜舒竹教授。该讲座基于四个问题展开,即怎样辨别错误、什么地方容易错、为什么会错、怎样利用错误,并结合教学中的实例进行分析解答,“以题说理”,以通俗的表达阐述问题,有一定的深度。



 

思考题

1. 数学中强调利用学生错误做为生成资源,那是不是数学课堂上要故意去诱导学生产生错误呢?

 

2. 我们应该如何读懂学生的错误?请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案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