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教学实例的学习,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探求知识的动力。
2. 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科特点,不断钻研探索,掌握更多的课堂引入方法并加以灵活应用。
4 课时
-
沈世红,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中学化学教研员,南通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主持南通市 “沈世红名师工作室”,江苏省正高级(教授级)教师,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育专著《生态化学:让教育梦想照进课堂现实》。
-
黄冬芳,中学高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化学教研员,现兼任北京市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教育硕士导师,国家级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培训专家。从事中学化学教研员工作十余年来,担任多个课题的负责人和核心组成员,公开发表教学论文多篇;主编《初中化学学科主题教学案例研究》《学科能力标准与教学指南:初中化学》《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标准与评价:初中化学》等书籍;曾担任北京市中考化学学科命题组组长;担任北京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研究负责人;从1998年开始,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及教材编写,任北京市九年义务化学教材副主编。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水的净化》和《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有关内容,下面是关于这三个内容的典型教学片段。
师:请写出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出这个方程式的含义。
生:该方程式表示的含义有: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每316份质量的高锰酸钾反应可生成197份质量的锰酸钾、87份质量的二氧化锰和32份质量的氧气……
师:若使316 g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生:32 g。
师:若使158 g高锰酸钾加热完全分解,可以得到氧气的质量又是多少?
生:16 g。
师: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相关物质的质量间的比例关系,由已知物质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其他物质的质量。这是定量研究化学变化的重要方法。
(引入: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师:展示例题
……
(本案例由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段玮老师撰写。)
生:合作演示趣味实验——滴水点火,在包裹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几滴水。
(学生在演示实验时均观察到脱脂棉燃烧起来,他们发出惊呼,眼中充满好奇与疑惑,气氛顿时活跃)
师:同学们的实验很成功,这是因为水和过氧化钠反应放出氧气和热量,使得脱脂棉燃烧起来,你们肯定没有想到蒸馏水有这么神奇的作用吧。
师:(展示一瓶蒸馏水和另一瓶取自湘江河的水)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瓶水有何不同?
生:……
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不错,那如何把含杂质的浑浊的河水变成纯净水呢?
(引出课题:课题2 水的净化)
……
(本案例由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第一中学余璇老师撰写。)
(趣味实验:魔棒点灯)
师:能不用火柴而是用一根玻璃棒将酒精灯点燃吗?
生:不可能!(但又疑惑地望着老师)
师:那请同学们观察。
师:(实验)取少量的高锰酸钾晶体放在玻璃片上,在高锰酸钾上滴几滴浓硫酸,用玻璃棒蘸取后,去接触酒精灯的灯芯,酒精灯立刻就被点着了。
(学生惊呼)
师:酒精灯为什么能够燃烧起来呢?
(引入:课题1 燃烧和灭火)
……
(本案例由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钟科老师撰写。)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最重要的手段。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下面请老师们对上述案例中的情境创设谈谈各自的看法和意见。
案例1属于传统的复习引入教学模式,教师忽视了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该案例通过复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回顾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从化学方程式中蕴含的质量关系入手,通过简单的口算练习让学生体会各物质的质量关系,非常自然地引入课题。这种课题引入方式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试角度来讲是比较实用的,教师重点关注了知识与技能目标。但如果从全面实现教学目标的层面来看,由于没有创设情境,学生体验不到定量研究在生活、生产实际中的作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难以形成。如果教学过程只从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出发,直截了当地介绍、讲解学习内容,过于侧重结论性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忽视过程和情境,学生的学习就可能处于被动接受和形式操练的状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将逐渐变成记忆知识、会做题的机器,学习的动力将逐渐消失。实际上,过程和情境不仅仅是作为掌握知识结论的途径和载体,它们本身也是学习的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案例2的情境创设缺乏针对性。该案例以实验创设情境,通过意想不到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课堂的表象来看,学生肯定会感到很惊讶、很新奇,学习的兴趣必然会高涨起来。但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该情境的创设至少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如果在该实验中采用的不是纯净水,会不会出现相同的现象?其次,本实验从表面现象看虽然与水有关,但与水的净化却毫无联系,该情境的创设相对本节课的内容——水的净化,缺乏针对性,纯粹是为了吸引学生而创设的所谓新奇的情境。要知道,新奇的情境并不一定就是好的情境。在该情境中,学生最大的兴趣点在于滴水后为什么脱脂棉能燃烧起来,然而,教师却话锋一转引到了“如何把含杂质的浑浊的河水变成纯净水”这一完全处于学生兴奋点之外的课题,必然给学生本来高昂的激情泼了一盆冷水。同时,学生仍然感兴趣的脱脂棉为什么能燃烧,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燃烧与灭火的相关知识,即便教师为顺应学生的兴趣加以解释,即便学生也勉强理解了脱脂棉燃烧的原因,但此时已与本课题的教学相差万里了。这样纯粹为吸引学生而创设所谓新奇的情境与情境创设在教学中本该发挥的作用完全背离。
案例3的情境创设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适应。该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创设“魔棒点灯”的情境,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很自然地思考:为什么酒精灯能燃烧起来?由于该情境的创设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对于课题的引入可以说是极其流畅、自然的,这必然会使学生在该课题的学习过程中继续保持着高度的兴奋。但是,该情境的创设还是存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相符的问题。该情境创设的目的之一在于引出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这一问题,再通过学习过程获得燃烧条件的相关知识,之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利用所学的知识弄清楚玻璃棒接触酒精灯灯芯时酒精灯能燃烧的原理。应该说,学生对酒精可燃且与空气接触是很容易想到的,但玻璃棒蘸取滴有浓硫酸的高锰酸钾接触灯芯时是怎样使温度升高达到酒精着火点的,这一问题是学生很难理解的。浓硫酸与高锰酸钾反应生成氧化性很强的七氧化二锰,它和易燃物如乙醇等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可将乙醇等点燃,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显然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即便是教师加以解释、说明,也会由于这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知识,而使学生由开始的兴奋变得茫然、困惑,学习兴趣大大降低。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探求知识的动力。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将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源于实际。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情境下产生认知冲突,顺利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化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当前,应用丰富、生动的情境将化学教学“包装”起来是新课程实施的特征之一。为此,广大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开发、应用了大量的课程资源。既有看似简单、内涵丰厚的化学史实,也有联系当前社会、生活实际的新闻事件或科技术信息,更多是大量的化学实验,以其新奇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个专题中,我们将以《燃烧和灭火》为例,谈谈以上三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三种课程资源在《燃烧和灭火》这节课中的应用,我们发现,不同的课程资源有不同的特点和教学效果。化学史实类的资源主要适用于概念的建立和深化,教师引导学生想象17至18世纪时的科学研究场景,体验科学家在茫然、困惑中的探索。实际问题类的资源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学生会觉得亲切,但实际问题往往比较复杂,有些内容和原理是学生在初中阶段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化学实验类情境是教师经常应用的,可以根据现象直接推测物质性质或提出问题,但要注意有些实验的原理比较复杂,不适宜初中教学。总之,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境的特点,针对学生的认识情况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学习。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持久的探求知识的动力。(廖军.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实践与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2:69.)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将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化学源于生活、源于实际。通过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在旧知识的情境下产生认知冲突,顺利将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境创设?广大教师需对以下两个方面给予高度关注。
——具体内容请详见《直击新课程学科教学疑难 初中化学》(邹海龙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91页) |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胡久华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推荐理由:本书深入探讨了初中化学探究教学、观念构建教学等教学方式及其实施的有效策略,阐述了基于化学课程标准中五大主题的核心课程内容的教学策略,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初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阐述主题教学策略时,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加以说明,并且介绍了案例的设计形成过程,以便老师们在阅读时明确案例的设计意图,清楚案例的来龙去脉,促使迁移应用。
请采用两种不同的引入方法,就《金属材料》一课的教学,设计两个新课引入思路,要求:引入新颖,能有效激趣,引发思维。